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

【台中】穎川。聚奎居


聚奎居位於烏日學田路便行巷旁,是陳紹宗 (1888-1956) 於民國9年翻修建造的一座歐風建築。陳紹宗是日治時期烏日地方上的富紳商賈,當時的陳宅,外觀時髦典雅,常有昂貴的轎車、機車穿梭其中,屋內五代同堂,是容納40多人的大戶人家宅第。

然而昔日的絕代風華,卻隨著陳紹宗的過世,而煙消雲散,淪落到今日破敗荒蕪的地步。










陳紹宗之父,為陳家第十七世的陳廷玉 (1866-1901)。因膝下無兒,為了香火傳承便先後過繼了三位陳姓別宗之子為「螟蛉子」,以長幼順序分別為陳紹宗、陳茂松、陳紹裘。另包含由其弟陳錫奎過繼之「過房子」—陳聰敏。合計共四位養子。

陳廷玉在35歲去世之後,年長的養子陳紹宗變成了陳宅的戶主,在既有的殷富產業上,繼續拓展各方事業。日據時代大正年間,陳紹宗已是擁有上百甲田產的大地主,除今日學田路兩旁盡是陳家土地外,還包括成功嶺上仳連的好幾大片山坡土地。

「無錢找文堂,無米找聯芳」。這是烏日在日據時代所流傳下來的諺語,由此可想見聯芳米行大股東陳紹宗的雄厚資產,在當時為地方公認的豪門世家。








陳家的資產在台灣光復不久開始受到影響,國民政府在與中共鬥爭失敗後,統領國軍及軍眷來台,在未能妥善建造營區或眷村時,據說常以強行借住民宅的方式度過非常時期。陳家這座烏日最醒目且頗具規模的豪宅,就成了國軍借住的目標,整個陳宅二樓,無條件被佔用長達五、六年之久,周邊房舍也遭到分割使用。

之後實施的「三七五減租」,很快地便對坐擁百甲地的陳紹宗形成更大衝擊。田租比日據時代租金短少一半以上,成功嶺的山地產權也因畫為軍用,除祖墳瑩地外全被強行低價徵收。

民國41年,陳紹宗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遽然死去。由於生前沒有立遺囑交代遺產的分配,以致死後不久,其妻妾及嫡庶子孫,陷入一場遺產的搶奪及紛爭。最後整個陳宅,因為長期積欠房稅及遺產稅,而慘遭政府查封法拍。百甲的土地,之後也因「耕者有其田」政策,及稅金無人繳交的情況下,同樣遭到法院拍賣。富貴無常,陳家產業就此煙消雲散。

陳家古厝聚奎居,在時代的變遷中,起高樓又沒落成頹圮殘垣,在風雨摧殘和地震搖晃下,最後沒入荒煙蔓草裡,就這樣順應自然的被淘汰了。








網路上有許多文章提到聚奎居是詩人陳若時的故居,但這個資訊其實並不正確。陳若時筆名暘谷,是日治時代中州吟社的著名詩人,也是大肚、學田一帶有名的漢學仔仙。在《瀛海詩集》的略歷寫著:「家住大肚山麓學田、煙水一村。依樹築廬,治農圃蒔花竹,籬落間悉雅人深致,少穎異、經傳子史、讀能得閒,世出文豪善敘事,無殊承祚家傳,詩派深言情不愧子昂,見者以為得山水之助。」

根據《烏日鄉志》的記載,出生在烏日學田的陳若時,其陳家古厝位於今日學田村論子巷12號,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。除了陳若時外,還出了另一位政治界的名人陳添旺,是學田另一個陳姓大望族。

從《烏日鄉志》裡的相關歷史資訊來看,可以明確得知陳若時與陳紹宗並無親族關係。或許是因同為學田的陳姓望族,且論子巷的陳家古厝就位於便行巷的另一陳家古厝聚奎居附近,才會有聚奎居為陳若時故居的錯誤印象產生。














聚奎居為中西合璧式三合院洋樓,整體建築配置為呈顯「ㄇ」字型的三面封圍式合院,合院前有一圍牆作為隔斷,形成內埕與外埕兩部分,中庭內有一如意型水池。

正身為兩層樓,護龍為一層式西洋樓房,前有迴廊。正身立面圓形山牆的勳牌飾內直寫「穎川」,下頭另有一牌匾由左至右橫書「聚奎居」。

建築樣式為西歐巴洛克風格,希臘式列柱,羅馬型拱門,紅磚水泥樓層,洗石仔山頭花綵紋飾。造型精美均可清楚辨識,深具各時代的建築流派特色,予人強烈的視覺印象。








宅院因多年無人居住而荒廢,一旁的老榕樹樹根早以盤旋蔓生入屋,呈現獨特的失落氛圍。入口處立有告示牌,警告此宅院內部腐朽坍塌,提醒遊客勿進入屋內及樓上以免發生危險。

雖然台中市府在2012年底將聚奎居公告為市定古蹟,之後會陸續進行文史整理記錄和修繕,不過聚奎居產權仍屬私有且複雜,多位地主提出訴願,目前仍待溝通解決。

希望聚奎居未來的保存發展能有更圓滿的結果,恢復其民國9年建造時的美麗風華,在數年後成為真正具有歷史意義的百年古蹟。


【聚奎居】
台中市烏日區學田路405巷36號

交通:
台中客運26、70號。(經高鐵台中站15月台)
彰化客運99號。(經高鐵台中站16月台)

搭乘上面這3路公車,往嶺東科技大學方向,經過高鐵台中站後,在(幸記公司站)下車。
由對面學田路341巷進入,在第一個三岔路口右轉,步行約一分鐘即可到達。

上面3路公車皆有到達彩虹眷村(彩虹眷村站),若對古厝有興趣,造訪彩虹眷村時可安排順遊此地。



Olympus μ[mju:]-II  喵兔 / Fujifilm X-TRA 400



11 則留言:

  1. 好帥喔 住台中這麼久第一次知道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其實要更正為大正9年
    因為那時是日治時代
    與中華民國無關
    用民國9年是錯誤用法

    回覆刪除
  3. 謝謝 GREG CHIANG 您的更正資訊喔 ~

    回覆刪除
  4. 大正九年?你殖民地配用我天皇紀元??笑死人了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日治時期應官方是用和曆沒錯
      就像現在使用官方的中華民國曆一般
      但還是有很多人使用農曆
      也有一部分人只用西曆或其他曆法

      刪除
  5. 謝謝涂任宏您提供的資訊喔^^

    回覆刪除
  6. 感謝分享。
    歲月悠悠,望故景如見故人。

    回覆刪除
  7. 不用客氣喔~
    希望能有好的修復成果,重現昔日的風華~

    回覆刪除
  8. 這就是我家的祖厝,我是陳氏後代

    回覆刪除